資源稅改革需要長遠眼光
2008年07月09日 8:57 4719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政策法規(guī)
事關資源稅改革方案出臺的消息由來已久,經過消息面反復教育之后人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即“資源稅改革必然將出臺,但不是現(xiàn)在”。股市對此稅的反應更為激烈,上周五關于資源稅改革方案即將出臺的消息重挫了煤炭板塊,而近日適時地否認則支撐了石油、石化板塊的迅速爬升。
資本市場的反應只是資源稅改革方案推出問題的一個附帶的連鎖反應,決定其推出的還是對宏觀經濟承受能力的現(xiàn)實考慮。對于資源稅改革的必要性,專家、媒體都已經作了詳盡的闡述,大致包括課稅范圍狹窄、從量計征手段不能體現(xiàn)稅收的彈性調節(jié)作用和資源單位稅額較低等問題。該項改革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卻面臨通脹的現(xiàn)實。對通貨膨脹的擔憂使得市場和政府對于推出資源稅改革慎之又慎。從我國的GDP結構上看,雖然第三產業(yè)發(fā)展迅速,但第二產業(yè)仍然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48.9%(2006)。第二產業(yè)對于資源價格敏感程度遠高于服務業(yè)與農業(yè),2008年上半年PPI指數(shù)連續(xù)超過CPI上漲體現(xiàn)出了原材料價格對于工業(yè)品價格的壓力。此外,在第三產業(yè)中也并非不完全受到資源價格的影響,例如第三產業(yè)中增長最快的交通運輸業(yè)對于油價相關的波動反應敏感程度甚至大于工業(yè)企業(yè)。資源稅若以加大稅額、提高彈性、擴大范圍為指導思想進行改革,無疑會加劇通脹。
除了對于通貨膨脹的憂慮,經濟衰退的風險也在慢慢進入人們的討論視野。進入2008年下半年,關于增長和衰退的爭論出現(xiàn)了,一種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下半年經濟雖有下行風險卻能保持勻速增長,而通脹壓力將會減輕,經濟拐點極有可能在2009年出現(xiàn),到時衰退將是中國經濟面臨的首要問題。而直覺和常識告訴我們,經濟衰退和增稅政策不是合理的搭配。衰退會制約稅負轉嫁過程,而且對資源、電力價格的管制導致生產企業(yè)承擔更多成本。如果經濟處于衰退之中,資源稅可能會加劇衰退。
因為,在經濟過熱與經濟衰退的不同條件下,稅收轉嫁的過程不同。在經濟過熱的情況下,若對資源產品增稅,價格變動容易被下游產業(yè)吸收,稅收轉嫁也能因此而成,價格轉移到消費者那里,通脹就因為稅收的增加而加劇了,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普遍認為推遲資源稅改革的理由。而在經濟衰退的環(huán)境下則并非如此,消費不足和生產過剩導致了資源品議價能力削弱,議價能力較弱的企業(yè)自然在價格變動中承擔較大部分的成本上漲,稅收的變化和負擔將大部分加在資源生產部門上,價格無法傳導而成本卻上升,結果只能是加劇經濟衰退。
可見,作為一項增稅政策的資源稅改革,目前仍未出臺有一定的現(xiàn)實原因,那就是出于通脹的考慮,此外,可能的經濟衰退風險亦是這項改革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不過,在稅收中性不可能實現(xiàn)的情況下,哈伯格三角(壟斷造成的損失)的存在是必然的。無論在什么時候,一些觀點都會有充分的理由證明資源稅改革將給宏觀經濟帶來一些影響,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考慮如何回避,那么資源稅改革的時機永遠是個謎題。目前來看,較低的資源價格已經不能反映資源的需求稀缺程度,也不能完全反映供求關系以及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外部成本。長遠來看,推進資源稅改革就是希望用稅收手段提高民眾充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沒有一定的利益損失就不可能有節(jié)約意識的堅固。所以資源稅改革的理由是充分的,就資源稅改革本身來說,越早推出越好,該來的遲早會來。(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CNM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qywhyj.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