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增需降 滬銅調整主基調未變
2021年07月07日 11:11 14525次瀏覽 來源: 寶城期貨 分類: 期貨 作者: 程小勇
6月下旬銅價短暫反彈之后,7月份再度振蕩回落。此前,我們提到6月銅價回落刺激部分下游補庫,需求溫和回暖,但這種情況不具備持續(xù)性。
短周期來看,我們認為需要關注美聯(lián)儲削減QE的影響,這種情況可能發(fā)生在8—9月。需求層面,我們關注到6月份先行指標——中國制造業(yè)PMI繼續(xù)回落,地產銷售同比增速大幅回落,需求進入回落階段。另外,從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平坦化來看,美國經濟前景也在走弱。還有就是美元走強,新興市場面臨國際資本外流的沖擊。
供應層面,隨著銅精礦加工費反彈,我們認為銅礦最緊張的時段已經過去。目前馬來西亞封鎖措施對廢銅進口有影響,但是影響不大。需求季節(jié)性淡季疊加高銅價對消費的抑制效應還在持續(xù),再考慮到國儲拋儲銅增加供應的因素,筆者認為銅價調整的主基調不變。
銅價上漲的邏輯逆轉
從歷史上看,長周期走勢需要重大因素發(fā)生變化。例如銅價大幅下跌可能來源于兩個因素:一是經濟衰退帶來的需求急劇下滑,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沖擊;二是經濟增長趨勢性放緩,如2011年中國經濟減速換擋,缺乏其他經濟體接棒銅需求拉動。銅價大幅上漲需要幾個條件合力推動:流動性寬松、需求擴張、通脹攀升和供應縮減,其中2002—2007年是需求擴張和通脹攀升的組合,2009—2010年是需求擴張、流動性寬松的組合,2016—2017年是需求擴張(地產加杠桿)和供應縮減的組合,2020年二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是流動性寬松、供應縮減和通脹攀升的組合,需求只是恢復,并非新一輪擴張。
目前,我們認為通脹可能在6月份觸頂高點,需求逐步回落,流動性出現(xiàn)拐點,供應逐步恢復,2020年二季度至2021年二季度的銅價上漲邏輯已經逆轉。
供應恢復特征明顯
對于銅供應而言,瓶頸不在于電解銅的產能和產量,而是銅精礦和廢銅的供應。2020年二季度至今,疫情導致全球銅礦供應受阻,這是驅動銅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我們觀察到銅精礦現(xiàn)貨加工費5月以來企穩(wěn)反彈,這意味著隨著智利、秘魯疫情得到控制,銅礦產出和運輸在恢復,部分剛果等非洲銅礦新增產能投產加快,全球銅礦供應在恢復。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7月2日,25%進口銅精礦現(xiàn)貨加工費升至40—45美元/噸,在4月份一度下降至28—33美元/噸的歷史低位。
隨著需求回落和銅礦產出恢復,CSPT小組敲定三季度的現(xiàn)貨銅精礦采購指導加工費為55美元/噸及5.5美分/磅,一季度設定的現(xiàn)貨銅精礦采購指導加工費為53美元/噸及5.3美分/磅,三季度較一季度采購指導價有所上調。
廢銅方面,由于馬來西亞封鎖措施導致廢銅進口短期受到一定的影響。有媒體報道,6月27日,在原定封鎖措施到期之前,馬來西亞宣布再次延長全面封鎖,直到新增新冠確診病例低于4000例/日,不再設置明確的封鎖時間限期。2020年,中國自馬來西亞進口廢雜銅量達到17.2萬噸,占廢銅總進口的比例達到18.2%。
不過,從粗銅加工費來看,國內廢雜銅供應還是相對充足,尤其是在銅價下跌的情況下,廢銅供應商“捂貨惜售”情緒下降。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7月2日,98.5%的粗銅加工費略微回落至1800—2000元/噸,但遠高于去年同期的1000—1200元/噸,在6月一度升至1900—2100元/噸的近3年最高紀錄。
需求延續(xù)降溫的勢頭
從銅消費結構來看,最大的消費領域在電力電纜,其次是家電和汽車等領域,最后才是輕工等行業(yè)。我們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領域的消費可能在2015年觸及峰值,而新增長點來源于新能源發(fā)電和新能源汽車,但基數(shù)較小。
具體落實到銅材來看,6月下旬銅桿加工費短期回升之后,在6月底和7月初再度回落,這意味著銅桿消費主要源于銅價回調下的補庫,并不具備持續(xù)性。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7月1日,8mm銅桿加工費回落至400—600元/噸,6月21日至25日一度反彈至450—650元/噸。
目前銅消費亮點還是在于銅箔,主要是國內高端銅箔產能不足,而大多數(shù)高技術產品甚至新能源汽車用銅箔需求增長較快。然而,銅箔占銅總消費比重不大,只有6%左右,因此很難帶動整個銅消費上升。有色金屬工業(yè)協(xié)會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我國電解銅箔的總產能達到60.5萬噸,同比增加7.1萬噸或13.4%,其中電子電路銅箔產能37.6萬噸,鋰電銅箔產能22.9萬噸。電解銅箔市場供不應求,企業(yè)基本處于滿負荷生產狀態(tài),頭部企業(yè)今年內訂單基本排滿。需求大幅增長驅動的供應緊張,刺激銅箔加工費飛速上漲。據(jù)了解,當前電解銅箔加工費相對2020年年底平均上漲近5000元/噸,其中厚度為8μm的鋰電銅箔加工費約3.5萬元/噸,6μm的加工費約4.5萬元/噸,4.5μm的加工費達到7.5萬元/噸。
目前,銅內外需求同步降溫。我們認為美國供應鏈在逐步恢復。中期來看,隨著去年年底訂購新機器以提高產量的芯片工廠將新產能投入運營,芯片供應也將增加。考慮到新機器交付需要6—9個月,安裝和測試需要1個月,新產能下線需要2個月,這意味著全球芯片供應將在年底增加。長遠來看,美國和海外在建的新工廠大約在兩年后投入運營,這將進一步提升全球供應,滿足快速增長的芯片需求。
從美國庫存指標來看,4月,美國制造業(yè)存貨同比增速已經升至5.5%,回到2013年以來的高點,存貨調整基本結束。另外,截至2021年4月,除了零售商庫存同比依舊是負增長之外,美國制造商和批發(fā)商的庫存同比增速分別升至3.6%和5.2%,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內需降溫一方面體現(xiàn)在季節(jié)性淡季,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制造業(yè)PMI在6月延續(xù)緩慢回落的勢頭。我們認為,制造業(yè)PMI指標進一步驗證國內經濟高點已經過去。6月份,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shù)(PMI)為50.9%,較上月微落0.1個百分點,繼續(xù)位于臨界點以上,但擴張勢頭連續(xù)第四個月放緩。從近6年數(shù)據(jù)來看,當前制造業(yè)PMI低于2017和2018年,但高于2019年。根據(jù)統(tǒng)計,滬銅活躍合約收盤價和中國官方制造業(yè)PMI呈現(xiàn)正向關系,且PMI有領先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可能從主動補庫存進入被動補庫存階段(累庫),需求逐步下滑的勢頭得到確認。生產指數(shù)為51.9%,比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高于臨界點,表明制造業(yè)生產保持擴張,但步伐有所放慢。
我們認為財政支出后置并不會引領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出現(xiàn)新高點,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滑經濟回調的斜率。最近幾年中國經濟內生動力來源于兩個——出口和地產,如果二者表現(xiàn)很好,經濟增速勢頭就較好,反之則比較差,與財政前移還是后移關聯(lián)不大。根本原因在于,從歷史上看,基建投資只是在經濟低迷期應急,并不是持續(xù)性的驅動力量。
總之,供需基本面決定了銅價調整趨勢還在持續(xù),6月底7月初銅桿消費再度走弱,尤其是美國補庫力度減弱和中國制造業(yè)PMI驗證經濟高點已現(xiàn),這說明銅消費降溫不僅僅是季節(jié)性淡季的結果。銅礦供應在6月份開始明顯回升,馬來西亞封鎖措施暫時不會導致廢銅供應緊張。再考慮到國儲拋儲銅增加供應,未來宏觀層面還面臨美聯(lián)儲緊縮、美元走強和新興市場資本外流的沖擊等因素,這些決定銅價調整的主基調未變。
責任編輯:李錚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qywhyj.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