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余處礦產地為發(fā)展提供資源保障
2010年11月09日 15:37 5162次瀏覽 來源: 國土部網站 分類: 重點新聞
11月9日消息 12年來,中國地質調查局按照“區(qū)域展開,重點突破”的原則,分層次部署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工程”,聚焦16個重點成礦區(qū)帶,主攻油氣、煤炭、鈾、鐵、銅、鋁、鉀鹽、金、鉛鋅、錳、鎢、錫等戰(zhàn)略性礦種,累計投入近40億元,完成鉆探進尺160余萬米,取得了一批具有宏觀影響的重大找礦成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
累計新發(fā)現礦產地900余處。其中,大型、特大型礦產地152處,新發(fā)現礦(化)點1100多處,圈定化探異常2.6萬個,圈定高精度磁測異常2400多個,揭示了我國鐵、銅、鋁、鉛鋅、金等重要礦產的巨大資源潛力。這些礦產地大都轉入后續(xù)的勘查和開發(fā),為商業(yè)性地質找礦工作降低了風險,提供了大量的勘查后備選區(qū)。
新增一批重要礦產資源量。其中:煤炭1300億噸、鐵礦石50億噸、銅3850萬噸、鋁土礦4.49億噸、金1830噸、鉀鹽4.68億噸。隨著后續(xù)商業(yè)性礦產勘查的及時跟進,實現了在資源高消耗的情況下,重要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卻仍然保持較快增長的態(tài)勢。截至2009年底,煤炭、鐵礦石、銅、鋁土礦、金、鉀鹽等礦產查明資源儲量分別比2001年底增長28%、11%、16%、30%、42%和23%。
能源礦產調查評價取得新發(fā)現。松遼盆地外圍、西北銀額盆地、西南中上揚子盆地三大陸域油氣新區(qū),已證實具有較大勘探遠景,油氣新區(qū)、新層序遠景調查,有望開拓一批新的油氣資源戰(zhàn)略選區(qū);新疆東部探獲千億噸級特大型煤炭資源基地,為“西煤東運”戰(zhàn)略提供了資源保障。
國家緊缺礦產實現找礦重大突破。在鐵礦方面,新發(fā)現遼寧大臺溝、安徽泥河、新疆阿吾拉勒、西藏尼雄等一批大型鐵礦,新增鐵礦資源量50億噸,正逐步發(fā)展成為我國新的鐵礦石資源基地。在銅礦方面,新發(fā)現西藏驅龍、云南普朗、羊拉、新疆土屋—延東等大型—超大型銅礦,新增銅資源量3851萬噸,有望形成3個~5個千萬噸級銅礦資源基地,將使我國銅礦開發(fā)利用格局發(fā)生重大戰(zhàn)略西移。在鋁土礦方面,在山西交口—汾西、河南濟源—新安、桂西南、黔北等地區(qū)發(fā)現大型礦床,新增鋁土礦資源量4.5億噸,為傳統(tǒng)的鋁土礦資源基地提供了資源保障。在鉀鹽方面,柴達木盆地顯現出良好的找礦前景,初步估算鉀鹽資源量2.14億噸;新發(fā)現的新疆羅布泊億噸級鉀鹽資源基地已迅速轉化為產能,大幅提高了我國鉀鹽自給率,將改變了過去青海察爾汗鹽湖一枝獨秀的鉀鹽生產格局。
優(yōu)勢礦產開創(chuàng)找礦新局面。鉛鋅:在揚子周緣、念青唐古拉、豫西南、西南天山、西南三江北段等地區(qū)鉛鋅找礦取得重大新發(fā)現,新增資源量8355萬噸。鎢錫:新發(fā)現湖南白臘水、錫田,新疆白干湖,甘肅小柳溝等一批大型以上鎢錫礦,新增鎢礦資源量75萬噸、錫礦資源量264萬噸,進一步鞏固了我國鎢錫礦產資源在世界的優(yōu)勢地位。貴金屬:青海大場、遼寧青城子外圍、內蒙古朱拉扎嘎、海南抱倫等地區(qū)金礦以及川西、豫西南等地區(qū)銀礦調查評價取得重要進展,新增金礦資源量1830噸、銀礦資源量85165噸,顯著提高了我國貴金屬資源的保障程度。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qywhyj.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