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資源豐富戰(zhàn)略地位重要:寒地正在變熱土
2010年09月07日 14:44 17486次瀏覽 來源: 人民日報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張曉東 李文政 溫憲
對話的北極
相關各方認為不必為北極制定一部類似《南極條約》的國際法典
1961年《南極條約》生效,凍結了各國對南極主權的爭奪。但有關北極的問題,目前尚無類似條約。因此,各國只能依據《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處理北極附近地區(qū)的資源開發(fā)、大陸架以及公海利用的事宜和爭端。目前北極陸地劃界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未決的主要是海域的劃界和開發(fā)等問題。
早在2008年5月,北極地區(qū)周邊的丹麥、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就在格陵蘭島開會達成共識,決定在聯(lián)合國現(xiàn)行框架內、以文明方式解決北極領土和自然資源歸屬的糾紛,而無需締結新的國際條約。2009年1月9日美國在北極新政策中也提到沒有必要為北極制定一部類似《南極條約》的國際法典。由此可見,北極有關各方意見已經趨同:現(xiàn)有的海洋法等國際法已提供一個框架,各國能通過和平磋商,順利解決北極地區(qū)可能出現(xiàn)的任何爭端。
加拿大政府8月20日在北極外交政策聲明中說,在北極邊界爭端中取得進展是目前外交政策中最優(yōu)先的事項。加拿大愿意在堅持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礎上解決與有關國家的邊界紛爭。挪威國防大臣法雷莫也認同這一觀點,稱北極沒有競賽。
劉楠來認為,除了一些相關國際法和《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外,可以解決北極相關爭端的國際組織和機構還有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和國際仲裁法院。如果這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運用的話,圍繞北極之爭各方發(fā)生大的沖突甚至發(fā)展到熱戰(zhàn)的可能并不大。實際上,關于北極海域劃界爭端,有關國家最終還是要通過雙邊談判來解決。例如,今年4月,俄羅斯與挪威就巴倫支海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周圍經濟專屬區(qū)之爭握手言歡,成功劃界,終于結束了持續(xù)40年的紛爭。
除此之外,北極理事會也是各方可以倚重的一個平臺。這是一個創(chuàng)立了14年之久的政府間論壇,它讓8個北極國家與6個原住民團體坐到一起,討論環(huán)境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雖然它對各成員沒有任何法律約束,但它是一支有益的力量,可以讓每個參與者都習慣于在外交框架下討論北極的未來。
責任編輯:劉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qywhyj.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