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氧造锍多金屬捕集技術”創(chuàng)造中國冶金奇跡
2009年06月02日 14:54 17302次瀏覽 來源: 人民網 分類: 重點新聞 作者: 王明峰
●勇做第一個吃螃蟹人
正在蔣繼穆四處推廣新技術的時候,黃河三角洲一名勇敢的“銅匠”——山東方圓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的董事長崔志祥也在為企業(yè)更好地發(fā)展尋找出路。
方圓集團是一家以廢雜銅為主生產陰極銅起家的民營企業(yè),集金、銀等稀貴金屬的綜合提純、銅材加工于一體。公司打算往上游發(fā)展,于2005年提出上銅冶煉項目。
經過考察,從多金屬的伴生礦中不僅可以提煉主體金屬銅,還可以提取金、銀、鉑、鈀、硒等稀貴金屬。目前國內采用的傳統(tǒng)工藝,因技術裝備落后,生產過程復雜,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低而被淘汰或將被淘汰;采用國外的閃速熔煉法、諾蘭達法、三菱法等工藝,僅引進技術專利就需上億美元,而且此類方法只能用于銅等單一金屬的提取,對原料的要求嚴格,適應性差。以上工藝,包括引進的裝備技術均不能實現多金屬的綜合提取,資源流失嚴重,而且原料的適應性差。
而氧氣底吹銅熔煉新工藝利用含金銅锍是稀貴金屬良好捕集劑的冶金特性,在單一爐體內實現造锍捕金的全過程,銅回收率大于97.98%,貴金屬回收率大于97%,且原料適應性強,能處理復雜礦料,并且吃干榨盡,實現零排放。不僅較好地解決了我國傳統(tǒng)工藝和國外引進技術存在的問題,而且由于是自主知識產權,可省去高昂的許可證費。運用這種技術,不僅能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企業(yè)經濟效益,也符合我國倡導的節(jié)能減排、科學發(fā)展的要求。
這不正是崔志祥心目中理想的技術嗎?他和蔣繼穆一拍即合,毅然決然地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個工藝具有我國自己的知識產權,是個為國爭光的技術,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使其盡快產業(yè)化。”
責任編輯:劉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qywhyj.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